关于高考作文题的辩论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初中作文教学[阅读:863次]

关于高考作文题的辩论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初中作文教学,本站还有更多关于初中作文教学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初中作文教学的文章。
正文:


k12论坛
您为谁辩护?--与陈万勇老师商榷  
作者:  逝者如斯 - njyl 
在对高考作文题的一片喊打声中,终于有一位老师站了出来,“勇敢地”为其辩护。这是一件好事,因为有道是“道理不辩不明”。小子斗胆在这里分析一下陈老师的几点论据,让大家看看这辩护究竟是有理还是无理。 

陈老师赞扬“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命得很好”,理由之一在于“它能考查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对这条理由本身我绝对赞同---任何一道作文题,只要用中文出,怎么会不能考察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即便出一道“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也照样能考察语言基本功吧。但问题在于,这条理由是否能成为命题命得好的理由。作为高考,全国第一重要的考试,命题仅达到如此低的要求,就能达到让人满意了吗? 

陈老师的理由之二是“它有着良好的写作价值导向,引领学生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这里我要请教陈老师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学生平时按照您的要求“观察生活感悟生活”,进而发现了命题中的救人方法是不科学的,只会导致两个人同归于尽,那么他应该作文?他是该说真话呢,还是该说假话?如果他说了真话,您认为他该得多少分?您估计他实际上会得多少分?我承认,这个命题的“价值导向”是非常明显的。但我不明白的是,这种导向究竟要把学生导往何处去。看完陈老师义正词严的辩护,我还是不明白这个问题。愿陈老师等各位高贤,有以教我! 

陈老师的理由之三是,这个命题“把学生引向心灵的深处”,并且反问说“这又有什么不好呢”。确实,单纯就“把学生引向心灵深处”这一点而言,这个命题倒也没什么不好。但我想强调一点,单纯“把学生引向心灵深处”,也不能成为这个命题好的理由。我想,稍上一点年纪的人,都还记得我国历史上那个荒唐的年代----在那个年代里,天天讲月月讲的就是“灵魂深处闹革命”,大家都要“狠斗私字一闪念”。在这里,我无意于指责命题人或者陈老师跟那个年代有什么联系。然而,我想借此例子澄清一点:讨论灵魂深处的问题,不见得就是一件高尚的事;逼迫别人汇报思想,也不见得会净化心灵的作用。相反,我觉得,一个真正高尚的人,应该有度量能容人,能够尊重别人灵魂深处的隐私,理解人性的弱点。我们应该教育学生从一个凡人的基础上向好人看齐,而不是向完人看齐。这样,才更接近于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精神”。那种强求每个人做君子甚至做圣人的道学先生式教育,窃以为,才是扼杀人文精神的真正罪魁祸首。 

最后,闲聊几句陈老师提到的成克杰。据我所知,成某在案发之前,唱的调子也高得很。他做报告时也道貌岸然地大谈反腐倡廉,俨然一副海瑞包拯的架势。可是,这并没有妨碍他私下里的腐化堕落。由此可见,光在嘴上说或者文章里写几句高尚的话,“引向灵魂深处”,并没有陈老师想象中的教育作用。 
与其这样教育,窃以为还不如让学生说几句真话的好,即使真话是不太动听的。不知陈老师以为然否?


我能为谁辩护?--回复“商榷”
作者:  陈万勇 - cwyyw1 
非常抱歉,为了讨论的方便,在不知质疑者应当如何称呼的情况下,请允许我以“蒙面老师”称之。下面,我拟分三层予以展开。 

(一) 
“蒙面老师”说,“任何一道作文题,只要用中文出,怎么会不都能考察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诚哉斯言!的确,“即便出一道‘记一件有意义的事’,也照样能考察语言基本功”,无独有偶,曾经不是有杂志让世界级的文豪写过“我的一天”的同题作文吗?你能说这个作文题有多新颖、多高明吗?但你能说它不能考查学生的语言基本功吗?恰如《学习的革命》中所说:“我们确信,最伟大的真理是简单的,最伟大的训诫是易于理解的。”最简单的作文题也往往可能是最能考查人的功夫的。但问题在于,这样是否又抹杀了命题本身应该存在的好坏之别呢?我们该不会说任何作文题目都不存在差别吧!显然,命题在当今这个以考试为选拔机制的时代不仅是一门科学,也是一种艺术!我之所以说今年的作文能考查学生的语言基本功,除了上面所说的这层意思之外,当然还有另外的意思。首先是它采用了话题作文这种比较开放的形式,不规定主题,不限定文体,不限定表达方式,这样,就必然给考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学生也就有了相应的展示自己特长的自由,长于写实的可以写实,长于议论的可以议论,有生活体验的可以在记叙中显其长处,少生活体验的可以在思辩中呈其优势,各显所长,不是更能呈现出考生的语言基本功吗?其次,它尽管在文体上没有限制,但依然暗含着一定的文体取向,即让考生写“遇到、见到、听到”的“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 也就是说,考生虽然可以写议论文,写诗歌,但相较而言,更宜写以记事为主的文体,根据我本人的教学实际和我对学生作文的了解,高中生在记事特别是描写方面的能力普遍较差,至少,这种能力是弱于议论能力的。而根据文学创作的实际情况来看,记叙和描写往往也更难于议论,至少我们可以从诺贝尔文学将的获奖作品窥出一些端倪,据我所知,还很少有以议论为主的作品获奖。基于上述原因,我以为,今年的作文在考查学生的语言基本功方面无疑是成功的。 

(二) 
我想,考生可以选择的余地应该不小,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把目光盯在生与死这一对选择上呢?义与利,善与恶,穷与达……可以是矛盾的选择;不矛盾的选择又有没有呢?譬如,1989年高考作文中提供的材料是否属于此类?一个考生想读历史专业,而父母想让其报考经济类专业,你说,这其中有本质上的利益冲突吗?其实,我们的社会就是一个选择的社会,选择当然可能涉及道德,甚至不可能背离道德,但是,有许多选择可能跟道德的关涉并不大,而更多地指向情感或精神,譬如,有这样一个小故事:列车上一个小偷被警察逼到了餐车,餐车里有一个捡酒瓶子的流浪儿。列车由于某种原因突然紧急停车,走投无路的小偷打开车窗准备往外跳,突然他发现小孩子的脸被玻璃划破了,鲜血直流,小偷犹豫了一下,跳回了车厢抱起孩子向警察走去。事后,警察问小偷为什么救这个小孩,小偷说:“我曾经就是这样一个流浪儿。”警察说:“幸亏你没跳,你知道吗,列车停下的地方是一坐铁路桥,下面是万丈深渊。”你说,小偷的选择主要表现为一种道德的觉醒呢,还是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情感的复活? 

回过头来,我再来回答“他是该说真话呢,还是该说假话?如果他说了真话,您认为他该得多少分?您估计他实际上会得多少分?”我以为,他如果真的就以材料中的生死的选择来选择,他完全有他说话的自由,谁规定他只能这样说,谁又规定他只能那样说呢?如果他说了真话,他就能得高分吗?如果他说了假话,他就一定会得低分吗?你肯定能判断他说的话就一定是真或者是假吗?要知道,考作文并不是对一个学生进行思想品德考核,只要他说出属于自己的心中的诚实的话,我们为什么一定又要用道德的律条去衡量他们呢?其实,说句不好听的话,也许是我们自己心中背负的太多,顾虑的太多,所以,我们也常常用它来解读世界。何必一定要用这种敌意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呢?如果我是评卷老师,我绝对不会傻到以考生回答或记事的真假来评分,那样,我们还是在进行作文评卷吗?其实,不要总把阅卷老师看得水平很低,他们的欣赏、审美、文学等方面的水平也许并不象我们想象的那么差,甚至还要高得多;也不要把我们的阅卷老师看成是政客,或者是头脑里只长着“道德”的卫道士,他们也许有着比我们想象中更为丰富和复杂的情感,也有着比我们想象中更为强烈的人文的追求。至于“这种导向究竟要把学生导往何处去”,我想,它应该是把学生导向真善美,而不是假恶丑。我可以说,题目所提供的材料也许或者确实有毛病,但它的导向应当是没有丝毫错误的。这就好比一把菜刀,它的功能本来在于庖厨,但如果有人作了错误的发挥,把用来作为杀人的凶器,难道,你能说这是菜刀惹的祸吗? 

[1] [2]  下一页

如果觉得《关于高考作文题的辩论》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