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溪笔谈>二则》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语文教学设计[阅读:113次]

《<梦溪笔谈>二则》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语文教学设计,本站还有更多关于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的文章。
正文:



知识与能力:
联系课文的背景,了解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掌握重点文言实词词意和重点文言虚词的用法;学习详略得当、简洁生动的写法。
过程与方法:
品味关键词句,欣赏课文简练生动的语言风格。揣摩详略的技法,在翻译课文同时加强对文言文字词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对科学技术历史和未来发展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梦溪笔谈》的浓厚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重点文言词语,通译全文;体会简洁生动、详略得当的写法。
教学方法:朗读法、品析法。
教具准备: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借助“生物防治”进行导入
同学们,走进美丽的森林公园,当听到某棵树上传来“笃笃”的敲木声,你会想到什么?(自由发言)如果某果园里的桃树叶上长满了蚜虫,又不想给果树打农药,你能不能想一个治蚜虫的好办法?(自由发言)
大家刚才讲的方法都属于生物防治,简单说,就是以虫治虫,以一种生物治另一种生物。以虫治虫古已有之,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个发生在北宋的以虫治虫的故事。
二、朗读课文,读懂故事。
1、老师范读,要求学生给生字注音,注意个别句中的停顿。
狗蝎(xiē)  喙(huì)  钳(qián)  搏(bó)  穰(ráng)
2、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对句中停顿。
3、学生齐读并思考:文中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明确:本文讲述了北宋时期“傍不肯”消灭“子方虫”,使“秋田”“大穰”的故事。
三、默读课文,探究疑难。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每一句话是什么意思,把你不懂的词句用“      ”画出来加注“?”
2、四人小组相互答疑解惑,再不懂的借助工具书进行批注。
3、学习小组成员一起用现代汉语说一遍课文的意思,必须准确,力求语言通畅、优美。
4、以小组为单位展开竞赛,老师随机点拨。
(1)说说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方为秋田之害(   )(   )其喙有钳(  )千万蔽地(  )以钳搏之(    )  悉为两段(     )
旬日子方皆尽(    )(    )(   )岁以大穰(    )(    )   谓之“傍不肯”(    )
明确:方:正当,正在。为:成为。喙:鸟兽的嘴,此处指虫子的嘴。蔽:遮盖。以:用。搏:搏斗。悉:都,全。旬日:十天。皆:全部。尽:消灭。岁:年成。穰:庄稼丰收。谓:称,叫。
(2)说说下列词语在句中的不同意思:
方为秋田之害(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以钳搏之(代词,指“子方虫”)
其虫旧曾有之(语气助词,无义)
土人谓之“傍不肯”(代词,它,指子方虫的天敌)
其喙有钳(它的)
其虫旧曾有之(这种)
以钳搏之(用)
岁以大穰(因为)
(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你能发现总结一些句子翻译的方法吗?
庆州界生子方虫。译:庆州地区生了子方虫。
方为秋田之害。译:正在危害秋天田地里的庄稼。
忽有一虫生,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千万蔽地。译:忽然有一种昆虫产生了,样子像泥土中的狗蝎,嘴上长有钳,成千上万,遍地都是。
(其)遇子方虫,则以钳 搏之,(子方虫)悉为两段。译:它们遇上子方虫,就用嘴上的钳跟子方虫搏斗,子方虫全部被咬成两段。
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译:十天后,子方虫全部被杀死,年成因此而获得大丰收。
四、精读课文
1、个人美读课文,读出故事的情趣。并想一想:本文讲的是一个以虫治虫的故事,如果让你划分文章层次,你有几种划分方法?
(举手发言,教师点拨以鼓励为主。)
(1)二分法:前三句是第一层,讲“傍不肯”消灭“子方虫”的整个事情经过。第四句是第二层,交代“傍不肯”“旧曾有之”。
(2)三分法:第一句是第一层,交代虫害发生的年代、季节和范围。第二三句话是第二层,“傍不肯”消灭“子方虫”,庄稼大获丰收。第四句是第三层,交代“傍不肯”“旧曾有之”。
(3)四分法:第一句是第一层,交代虫害发生的年代、季节和范围。(事情的起因)第二句是第二层,交代“傍不肯”的长相,数量以及搏杀“子方虫”的情形。(事情的经过)第三句是第三层,交代“子方皆尽”,“岁以大穰”。(事情的结果)第四句是第四层交代“傍不肯”“旧曾有之”。
2、设疑激情趣:四句话短短70字,就生动地讲述了一件事情,你认为这在构思和语言上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写作特色?结合文章内容加以赏析。
(合作小组讨论发言,教师点拨。)
(1)善于取舍,详略得当。 
《以虫治虫》介绍子方虫的天敌比较详细,介绍了“傍不肯”的外貌特征,数量之多,剿灭子方虫的情况,而介绍子方虫危害则一笔带过,这样就突出了“以虫治虫”这一中心。
(2)字斟句酌,语言凝练。“方为秋田之害”,一个“方”字,显示虫害的紧迫,治虫实为当务之急。正当情况紧急、百姓叫苦不迭的时候,“忽有一虫生”。“忽”字表明事出意外,害虫天敌的出现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的现象,虽然在当时人们对此现象还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但它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也可让读者想像出百姓对“救星”的惊诧与喜悦。接着介绍子方虫的天敌:“如土中狗蝎,其喙有钳”,这是写它的外貌特征,突出“有钳”,因为这是它消灭子方虫的有力武器。“千万蔽地”,说明为数众多。当它遇见子方虫时,“以钳搏之,悉为两段”,说明它剿灭害虫时勇猛异常、威力无比。而外貌、武器、搏杀一气呵成,更容易让读者想像出当时战斗的壮观景象。“旬日子方皆尽”,“旬日”“皆尽”说明剿灭害虫极为迅速,干净彻底。“岁以大穰”,一个“以”字强调了“大穰”的取得完全是由于天敌彻底消灭了子方虫,这就突出了“以虫治虫”的成功。
五、课堂总结
《以虫治虫》的故事让我们回味无穷,其实生物防治的例子很早就见于中国。据一本古书《南方草木状》的记载,南方种橘子树的人家,都要在树上放养一种黄蚁(赤黄色,比普通的蚂蚁要大一些),用来对付危害果实的害虫,如果没有这种虫蚁的话,桔子会被害虫吃得无一完好。这种利用虫蚁防治柑桔害虫的记载,就是已知最早的生物防治。
在中国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更好地运用生物防治技术,让农业增产增收,而不再只是一味地使用农药等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环境的做法更有其现实意义。
六、布置作业
1、把《以虫治虫》的故事讲给身边的小朋友听。
2、预习《梵天寺木塔》。
七、板书设计
相貌:如土中狗蝎
武器:其喙有钳
傍不肯        数量:千万蔽地          详略得当
生物防治      动作:以钳搏之          简洁生动
作用:子方皆尽
岁以大穰
八、教学反思:

[1] [2]  下一页

如果觉得《《<梦溪笔谈>二则》教案教学设计(苏教版七年级下册)》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