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活”论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综合语文教学资料[阅读:459次]

语文教学“活”论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本站还有更多关于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的文章。
正文:


王斌林   wbl4072900@yahoo.com.cn  湖南省长沙县第一中学 

内容提要   活,就实质言,指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统一,学习内因与外因的统一。一、以厚求活:语文有两翼,一翼指生活,一翼指课外读书。二、以实求活:实指实践,实在,落实。三、以和谐求活:和谐首先指学习气氛的和谐。(一)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二)自由的治学风气。其次指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特别重视知能情意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和谐发展的人。四、以启求活:要重视“愤”和“悱”。设疑是启发思想的核心,是活的关键。(一)何处设疑是要先考虑的。大处,小处;疑处,无疑处;文眼处,切入点处。(二)抓住学生心理,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这是设疑启发的出发点和归宿。设疑的形式要新;多设求异之疑,开放之疑。五、以变求活:不要怕变。只要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有所发展,怎么变都可以。因教材而变。最重要的是课课有变。因学生而变。备课准备要细,运用要粗。善导的老师也可跟着学生走走。
总之,“厚”为活之本源,“实”为活之基础,“和谐”为活之气脉,“启”为活之核心,“变”为活之保证。以此五者求之,语文教学当活。
关键词     语文     教学     活

什么样的语文教学才称得上“活”?就实质言,当指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主导作用的统一,学习内因与外因的统一。单就学生表现而言,当指这样的状态:学得主动灵活,巧于联系,善于运用;读、写、听、说、思同步提高,知、能、情、意、美协调发展。如何能活?本文拟从“以厚求活”、“以实求活”、“以和谐求活”、“以启求活”、“以变求活”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以厚求活
语文教学要活起来,离不开两翼,一翼指生活,一翼指课外读书。这两翼是活之源的问题。
语文教学之活在生活中。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刘国正先生说,语文教学联系生活是活的根本所在。生活中大量存在的真善美对学生人格升华、感情丰富、气质脱俗无疑起着重要的作用,俄国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的事物在人心中所唤起的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那种愉悦。”①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一是开拓学生视野,提高其素质,二是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其求知,三是提高学生能力,发展其智力,四是活跃学生思想,充实其生活。
语文教学之活在课外读书中。2000年秋季全国通用的高语新教材有配套使用的语文读本,新大纲更明确指定了二十部中学生必读书,规定了阅读总量,这是完全合乎学生学习需要的。
生活体验多、读书多的学生总表现出这样的特点:视野开阔,思想深刻,情感丰富,语言鲜活,有较深的文化底蕴。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三点。
首先、鼓励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博览群书。告诉他们要读“万卷书”,也要行“万里路”;要“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此方为语文之本。
其次、立足课堂,面向社会,面向课外读书。要让课堂成为社会生活和课外读书的聚散点。
广泛地开展语文课外活动,使课内外衔接起来,就是一种较好的形式。叶圣陶先生说“善读未写书,不守图书馆。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②对课外活动,要做到长流水、不断线。宜昌市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其课内外衔接经验已在上海、南京等地推广。诸如“从交往中学语文”、“社会调查”(仅社会用语调查就大有可为)、“收听新闻”、“看节目”、“演讲、辩论、朗诵”、“文学社”、“手抄报”、“读书笔记展”等都实在、管用。
生活的底子厚了,读书的底子厚了,则积水也厚,负大舟也有力,才恢恢乎游刃有余。水土肥沃,语文教学之树才充满生机,四季常青。反之,必是板滞的,枯竭的,如断源取水,折木求花,了无生机和活力。
二、以实求活
刘国正先生认为,语文教学应是实与活的统一,并有专论。
对这个问题我有三个方面的理解。
(一)实指实践。语文系技能,当从实践中获得,没有大量的实践,语文不可能学好,“活”更无从谈起。刘国正先生更在《灯火阑珊》一文中强调,应继承“多读多写”的合理内核。但这种实践正如张志公先生所说,实践是把听说读写融合在一起,丰富多样的,面向实际应用的,密切结合生活、学习和工作实际的,因而是生动的,饶有兴趣的,而不是滥做试卷那类的机械训练。如此,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语文可活。
(二)实指实在。特别是在作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时,要力求实在、有用。判断是搞形式主义,还是切实可行,就看这一设计或组织,是否使学生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并学有所得。切忌表面热闹,内里冷清。现今很多地方搞教学比武,重形式,轻内容,教者“做课”,学生茫然。这实在是语文教学的一大误区。
(三)实指落实。读书要老实,字要规规矩矩地写,话要清清楚楚地说,课文要仔仔细细地读,练习要踏踏实实地做,作文要认认真真地完成。高语新教材强调学生要大量背诵古诗文,教师在这一方面对学生不能放松要求,该背的一定要督促学生背好、记牢。必要的“死”是“活”的前提,语文学习存在一个先“死”后“活”的道理。
一言以蔽之,实,才能活。实是活的基础、条件、保证。
三、以和谐求活
语文教学有一股活气,这股活气存在于和谐之中。
和谐首先指学习气氛的和谐。(一)提倡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师道尊严俯瞰式的处理师生关系,只能给学生以威压,要知道,学生心灵上是独立的,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学应反对专制,提倡民主。因为,在教学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在教学活动中收到“亲其师,而信其道”的效果。才能造成趣味、欢快、轻松和舒适的教学气氛,甚至能“消除心理上、生理上的无谓示动,把自我控制的力量导向不会产生疲劳的事情上”。(二)提倡开放自由的治学风气。语文最讲究个性,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学生个性发展,于阅读最忌一千个读者只一个哈姆雷特,于写作最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应多求异,少求同,求过程,轻结果,求多样的开放,忌单一的闭塞。
和谐其次指学生身心发展的和谐。这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指读写听说思的同步提高,这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不赘述。一指知能情意美的和谐发展,这个问题值得重视。因为应试的影响,教学中普遍重知能,轻情意美,造成学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这首先要解决一个为什么而教的问题。为应试而教还是为发展人而教,我认为语文教育,乃致整个教育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和谐发展的社会新人,“以人为本”是全世界政治、经济及各领域的一个新理念,反映在教育上就是追求学生的和谐发展。和谐发展的学生当具备健康的思想道德素质、必要的科学文化素质、良好的身体心理素质。
“目中无人”的教师对课文则进行肢解,将文章的情感、韵味阉割殆尽,对学生则进行单调、重复枯燥的机械训练,在这里学生不是活生生的人,而是工具,不是全面发展的人而是偏狭的人。所以于漪高扬人文旗帜,李镇西强调立足课堂,面向社会,深入心灵,并特别指出“深入心灵”是前两者要共同达到的目标,甚至应该说是语文教育要达到的目标。③这正是矫正时弊的思想。如此学生身心和谐发展,语文既教书又育人,灵动而充满情味,生机郁勃,鲜活无比。

[1] [2]  下一页

如果觉得《语文教学“活”论》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