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视野下的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语文新课标[阅读:231次]

新课标视野下的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语文新课标,本站还有更多关于语文新课标内容,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新课标的文章。
正文:


               广德县流洞中学   
    [内容提要] 课前预设是传统教学中的一个典型特征,课堂生成是现代新课改中的一个重要形式。中学新课程理念主张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个性化,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合作互动,以改传统教学中的接受式学习为探究式学习,这就决定了课堂教学既有教师的预设,更有师生即时的生成。预设是生成的基点,生成是预设的机变,预设与生成和谐统一于课堂中,才会把课上得充实、灵动、精彩。 
[关键词] 新课标  预设  生成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人们逐渐觉得一向戴着镣铐跳舞的语文教学似乎可以完全放开手脚,语文是开放的,课堂是活泼的,于是动态生成的课堂教学成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学形式,而传统课堂中的预设好象被大家淡忘了,甚至有人认为预设太束缚教学,要取消备课——这未免极端。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事物应该辨证地看,忽视“左”或忽视“右”,往往是片面的。我们要正确地把握新课标基本理念和语文学科特点,合理运用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必能使教学富有活力而更精彩。
预设总是静态的,哪怕教师把预设的东西想象的再活灵活现也不是现实,刻板地操作预设,课堂必然死水一潭,学生总被牵着鼻子在“圈套”里钻来钻去,语文课处于一种封闭的沉闷状态。生成总是动态的,往往出乎意料,一旦有了生成,课堂就会动起来,活起来,丰富而精彩起来,但一味的 生成也有可能游离教学主旨:要么问题不着边际,要么启发脱离实际,这必然使得教学效果难以真正实现。可以说,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双翼,二者优缺互补,缺一不可,若能科学而艺术地融合起来就能把语文课上好、上活。
一、预设是生成的基点
    教学必须先有预设,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有效地生成。但“‘死’的教案成了无形的手,支配着教师的教学活动,牵制着学生的多元思考”⑴,一味的照本宣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精神被禁锢,教师教学的灵活创造精神难以形成。”⑵在新课标视野下,我们的预设必须做到心中有人,变过去一种固定的预设方案为多种假设方案,“不仅要备教案、备学生、备情景、备生活、备自己,还要备和课堂有关的一切主客观因素,使教案更有宽度、厚度、深度和广度,在横向、纵向相结合的预设中追求课堂教学的精彩。”⑶
错误往往是生成教学过程的不可或缺的资源。教学过程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发展的过程,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从不懂到懂、从不会到会,中间可能说错话,写错字,做错事,教师可先卖个“破绽”,预设某种错误,生成其他错误让错误暴露无遗来共同消灭错误。比如在教学庄子《秋水》(节选)时,我故意说本文有一个成语叫“望洋兴叹”,大概意思应该是“望着海洋发感叹”吧,同学们还见过“望”其他东西“兴叹”的吗?有些学生纷纷举手:望水兴叹、望书兴叹、望门兴叹……细心的同学马上站出来“拨乱反正”:“望洋”不是望着海洋,而是“仰视的样子”(见课文注释)。我乘机告诉大家,它是个联绵词,是不能拆开理解的,我们不能“望文生义”。明白了这个道理,同学们就不会解错、写错、用错。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学生的视野框定在薄薄的课本内,而应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目标,把课本这本小书与生活这本大书相融合。”⑷ 如有位教师在学习了《阿Q正传》后,安排了一节“生活中要不要有阿Q精神”的讨论。
师:阿Q的精神胜利法能使人暂时摆脱窘境,当我们生活中不期而遇窘困时应该有点“阿Q精神”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大家最近遇到什么不愉快没有?
生:李峰的自行车被盗了,他好难过。
师:怎样让他精神胜利呢?
“就当被儿子偷啦。”一同学脱口而出,全班哄堂大笑。
“这种阿Q精神是错的!”一位同学举手发言,大家立刻肃静。“因为从前几堂课分析我们知道,阿Q求得心理平衡是靠妄自尊大或自轻自贱或拿别人当儿子占人家便宜,也就是说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种病态的精神胜利法,既然这样,我们怎么学呢?”
对呀,我们平时只注意精神胜利法所追求的结果——求得心理平衡的积极作用,而没有注意追求过程中的消极因素,于是这位教师启发“能不能不像阿Q那样做,却能受到阿Q精神胜利的效果呢?”
同学们纷纷发言:“反正车子不太新,不值钱,偷了算了”,“俗话说破财消灾嘛”,“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讨论很激烈,但还觉得不到位。赵珊同学的发言却吸引了教师:
“由偷自行车的事件我想起了美国总统有个好象叫罗斯福的轶事:有次他家被偷了许多东西,朋友写信安慰他,他回信说:‘谢谢你来信安慰,我现在很平静,感谢上帝,因为:第一,贼偷去的是我的东西,而未伤害我的生命;第二,贼只偷去我部分东西,而非全部; 第三,最值得庆幸的是,做贼的是他,而不是我。’”
师:是呀,罗斯福面对窘境或不幸时,是以健康的心态求取心理平衡,可以说是健康的精神胜利法。那么我们拿他和阿Q比较看,两者的精神胜利法有何不同?通过比较,大家明确了健康的精神胜利法应该是:首先正视不幸或不愉快,不能像阿Q那样自欺欺人。其次,不妨设想一下事情幸好没有糟糕到更严重程度,同时不失自己尊严,也不贬损别人。比如我们不能鼓动李峰也去偷人家一辆,也不要诅咒偷车者断子绝孙或偷我东西的是我儿子。那么我们怎样更好地劝李峰呢?
生:现在家里不算缺钱,买辆新车没多大了不起。
生:幸好是放学时被偷,要是早上被偷上学肯定迟到!
师:还可以从事情的反面寻求平衡,这次被偷加强了我的防范意识,可使我避免更贵重的东西被偷,这坏事不也是好事吗?
由此可见,预设是生成的基点,在生成过程中,教师要能俯下身子,放下架子,与学生零距离地亲密接触,用彼此的信任打破师生间的壁垒,用朋友式的友谊化解师道尊严的坚冰,这样生成,就能实现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与理性的升华。
二、生成是预设的机变
课堂教学往往是千变万化的,这多得于突发性的生成。生成好像是教学过程的“节外生枝”或“出现断裂”,但这些不总是学生无缘无故的捣蛋、有意的恶作剧或成心的挑刺,而可能是学生的好奇、质疑心理的自然流露。节外生枝或许会开出艳丽的花朵,断裂之处也可迸射出思维、想象的火花。生成是一种“无法预约”的美丽,是预设灵活机变的调整。比如袁蓉老师在教《林黛玉进贾府》(节选)⑸时,她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同为女性,同为很美的女性,王熙凤与林黛玉的美有无差异?”有学生说,林是一种少女的美,王是一种少妇的美;有学生说,林是一种内敛的美,王是一种张扬的美;有的说林的美是一种灵气,王的美是一种庸俗;有的说林的美在气质,王的美在外貌……
这之间,忽然有同学交头接耳:文中似乎没有写林黛玉的衣着打扮,她会穿怎样的衣服呢?这是袁老师没想到的,于是她让大家想象一下林黛玉当时会穿什么样的衣服。
有学生说,林家应是大户人家,林黛玉第一次到外婆家,应该是精心打扮过的;有学生说,林黛玉很自尊、心细,不会在给人第一印象的衣着上随意的;有学生说,林黛玉是一个孤高独立、不合流俗的女子,她的衣饰应是淡而不俗、清雅高丽的。

[1] [2]  下一页

如果觉得《新课标视野下的语文教学预设与生成》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