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训练大全(三)(高三备课资料)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诗词鉴赏[阅读:372次]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训练大全(三)(高三备课资料)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诗词鉴赏,本站还有更多关于诗词鉴赏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诗词鉴赏的文章。
正文:


 五十一.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出塞二首(其一)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有人推奖此诗是唐人七绝压卷之作,乃是平凡之中见妙处,而妙就妙在“秦时明月汉时关”,试分析这句诗的妙处。  
答: “明月”和“关”平凡普通,但增加了“秦”、“汉”两个时间性的限制词,自然形成了一种雄浑苍茫的独特意境;该句运用互文手法,将秦汉两个时代联为一体,引发读者抚今思昔,与下句联系起来,表达出古往今来人们向往和平的共同愿望。 

五十二.阅读古诗,回答问题。(6分)  
金陵酒肆留别 (李 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有人说,一个“香”字用得极佳。请你说说“佳”在何处?(3分)  
答:“香”字所包含的不仅是柳花的香,还包括店外飘来的其他花香,店内横溢的酒香,吴姬身上的幽香。这一切融汇成一阵阵醉人的醇香,这怎能不使李白留恋呢! 
 (2)试简析最后两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3分) 
答案: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运用了反诘与比较的修辞手法。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与李白的离愁别绪比起来,也是望尘莫及,可见李白愁之深,愁之长。诗人以流水与愁思相比较,并以反诘句形式出现,使人觉得新鲜,而且神情毕肖,韵味悠长。  

五十三、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 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在这首诗中,诗人巧妙的使用了拟人、比喻的修辞手法,精妙地描绘出了一幅生意盎然的晚春群芳图。  
(2)历来人们对“杨花榆荚无才思”一句的理解颇有争议,请你结合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谈一谈你对这句诗的理解。  
答:①“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自惭形秽,终凭自己的一技之长——作雪飞,积极参加到挽留春光的队伍之中,这种勇气实在值得钦佩。②“杨花榆荚”平淡无奇,就如同人无才华写不出华美的文章,只能化作漫天飞舞的雪花。与前两句形成强烈的对比,从反面衬托出春光的无限珍贵。 

五十四、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第二句中的“冷”字有何作用?  
答:“冷”字既写了秋夜露珠的清冷;同时也表现了作者在异乡孤寂、怅然的心境。  
(2)作者是如何表达别离之情、思聚之念的?  
答:作者运用形象化的语言,描绘特定的环境气氛,营造出一种月圆人缺、寂静思忆的意境,把要表达的别离之情、思聚之念,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  

五十五、阅读李商隐的一首诗,回答下题。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注:“贾生”,就是贾谊。本诗情节取材于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里的一段故事: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厘(祭祀后,接受神的福祜),坐宣室(汉未央宫正殿,借指汉朝朝廷)。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1)贾谊得到皇帝的赏识,作者对此持何态度?  
 答:文帝把谪居长沙的贾谊召回京城,在宣室接见他,君臣晤谈,直至夜半。尽管文帝求贤若渴,可惜,他殷殷垂询的不是安民之策,虚心听取的只是鬼神之事,虽然听得入神,甚至移膝前席,又有何用?  
(2)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感慨?  
答:这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诗中的贾生,正有作者自己的影子,慨叹贾生的不遇明主,实际是感喟自己的生不逢时,自伤之意尽在言外。  

五十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1)作者是采用什么样的艺术手法来表达他对湖上亭依恋难舍的深厚感情?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答:采用拟人化的手法,赋予柳条藤蔓、黄莺以人的情感,并使主客移位,巧妙而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湖上亭的依恋之情。  
(2)古人写诗很讲究炼字,诗中的“系”和“啼”两个动词就用得准确传神,请分别予以简要分析。  
答: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五十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1)这首词运用了 对比 的手法,突出地渲染了一个 愁 字。 
(2)作者在“识尽愁滋味”后为什么反倒“欲说还休”?为什么在“欲说还休”之后忽然“却道天凉好个秋”?  
答:一方面,“愁”到极点无以言表;另一方面,“愁”的是朝廷苟安、投降,国事日非,自己报国无门,直言此“愁”犯忌,因此作者不便直说。有愁而不能直说,只好道“天凉好个秋”了。表面看似轻松洒脱,实则深沉凝重,意味深长。  

五十八、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观 猎 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这首诗颔联中“疾”“轻”二字用是极为微妙传神。你对此是怎样理解的?全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答:“疾”写出了猎鹰发现猎物迅疾俯冲的敏捷,“轻”写出了将军纵吗马驰骋的雄姿,天上地面湖为呼应,传神地描绘出从发现猎物到追捕猎物的过程。全诗借此塑造了一个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的狩猎的将军的形象。  

五十九、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武昌阻风(宋)方泽  
江上春风留客舟,无穷归思满东流。与君尽日闲临水,贪看飞花忘却愁。  
(1)诗人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①情景交融或正话反说,以乐写哀,欲抑先扬。②表达了诗人满腹的乡思和愁绪。  
(2)前后两层意思是否相悖?这样写妙在何处?(3分)  

[1] [2] [3] [4]  下一页

如果觉得《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训练大全(三)(高三备课资料)》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