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

http://www.guanggao6.com 04-26语文教学设计[阅读:389次]

《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语文教学设计,本站还有更多关于教学设计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设计的文章。
正文:


教学目标 
1、认识除弊纳谏在当时的积极作用和在今天的借鉴意义。 
2、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3、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教学重点 
1、反复诵读中对文章的写作特色和劝谏技巧的领悟 
2、本文记述了邹忌以自己的生活感受为喻,讽劝齐王纳谏除蔽的故事。如何较全面、正确地认识邹忌这个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修、窥、美、私、昳、弊、刺;朝、孰、诚、善、谏)。 
2、提高借助语境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教师:上节课讲到烛之武在危难之际,临危不乱,智勇双全,化解国难。那么是不是一定在非常时期才能显示一个人的才智呢,当然不是,我们今天就来欣赏另一种智慧——生活中的智慧,邹忌讽齐王纳谏。(转身板书)
二、《战国策》解释
教师:这一篇课文选自《战国策》,那么战国策是一本怎样的著作?请同学们看到注解一并读出来加深印象。
教师:《战国策》是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这很好记,根据书名,战国指的是记载的时段,主要是战国时期;“策”就是战国时各国的策士谋臣;讲的就是这些口才出众的牛人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强暴、勇于斗争的行为。《战国策》长于议论和叙事,文笔流畅,生动活泼,在我国散文史上具有重要的。好,接下来我们就去感受一下文章语言的精妙和文中人物的风采,请大家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二、请大家齐读课文,并标出生字词。(在齐读中感受学生的熟悉度和总体水平)
昳(yì)丽  窥(kuī)镜  间(jiàn)进  期(jī)许  谤讥(bàng jī)  朝(zhāo)服衣冠  朝(cháo)于齐
三、整体感知
1、文章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从题目看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
明确:“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用了一个兼语句式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讽齐王,齐王纳谏。邹忌对齐王用的是“讽”的方法。“讽”是指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2、第一段讲解
文言文学习的最基本要求是积累字词句,下面我们先看到第一段,给大家3分钟的时间,对照着课下注释和课后习题第一题来翻译并找出你们的答案,等一下我们找同学来回答问题。
(1)、点字词,翻译,加上简单的串讲。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明确:修:长,此处指身高。  
“尺”:古今异义词。古义:约合现在的23.1厘米;今义:约33厘米。“八尺有余”:其中“有”读yòu,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而:连词,表顺接,并且。  昳丽:光艳美丽。
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23.1•8=184.8),容貌光彩照人。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
明确:朝:早晨,名词作状语;  服:名词作动词,穿戴。(如何判断是名是动)    
      窥镜:“窥”今义是偷偷地看。照镜子。      孰与:“孰”是疑问代词,在疑问句中它作为宾语要前置。“孰与”是固定搭配,表示“与……相比,更……”。若是正常的语序应该是“我与城北徐公孰美?”。
“君美甚”:“甚”是表程度的副词,很,极。(愚公移山里,甚矣,汝之不慧。)    
 及:比得上。我们今天也常说不及,有些方言中也保留有古汉语的这种用法。
“徐公何能及君也”:“何”是疑问代词,哪里。但是,“何”在该句中作状语而不是宾语,所以不用前置。“及”是“比得上、赶得上”的意思,它有了宾语“君”。

译文:早晨邹忌穿戴好衣服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和城北的徐公相比,谁更英俊?他的妻子回答到:您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明确:“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语气,该句是判断句。判断句需要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在句中作谓语。我们可以看到,“齐国之美丽者也”是作为整个句子的谓语。
“美丽”是个古今异义词,在古代可以用于形容男性,而现在一般只形容女性。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
明确:“忌不自信”:这是否定句中宾语前置的现象。正常语序应为“忌不信自”,解释为“邹忌不相信自己”。
“而复问其妾曰”:“复”是“又、再”的意思。“妾”是邹忌的偏房妻子。在我国古代实行一夫多妻制,正房的妻子称为“妻”,偏房的妻子称为“妾”。
“吾孰与徐公美”:这里与之前的“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是一样的句式,也是宾语前置句。

”旦日,4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确:“旦日”:指第二天。
“与座谈”:省略句,即“(邹忌)与(客)坐谈”,省略主语邹忌以及“与坐谈”的对象“客”。
“问之客曰”:“之”是代词,指代“孰美”这件事。
“徐公不若君之美”:“不若”是不如、比不上的意思。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明日”:这是古今异义词。古代指第二天。现在我们指的是从说话人说话的时间算起的第二天,就是明天。
“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是仔细的意思。“视”是端详、观察。
“自以为不如”:“以为”是认为的意思。“不如”即指“不如徐公美丽”。
“又弗如远甚”:“弗如”是不如。“甚”是很、厉害。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暮寝而思之”:“寝”是睡觉、就寝。“思”是思考、思索。“之”这件事,指前面所遇到的事,就是他与徐公比美这件事。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丽。“私”是偏爱的意思。“之”在这里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没有意义。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畏”是害怕。
“欲有求于我也”:“于我”是介词“于”加上宾语“我”,在句中作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于我有求”。
(2)、请同学翻译第一自然段。
(3)串讲之后回顾,分析第一段结构和语言的精妙之处
品味三答。
我们可以看到,这一段在讲到邹忌“比美”这件事中,出现了三个关键人物:妻、妾、客。正是这三个人对邹忌的问题的回答引起了邹忌“暮寝而思”,于是才有了接下来的故事。现在我们就来体会一下,这三答当中,有着怎样的玄机。
首先我们来看看这三个人是怎样回答的:
明确:       妻子: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感情热烈,爱夫之情溢于言表)
     邹忌   妾            徐公何能及君也!(鹦鹉学舌,畏惧之情)
            客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语气平实,逢迎邹忌)

[1] [2] [3]  下一页

如果觉得《《邹忌讽齐王纳谏》(人教版高一教学设计)》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