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阅读策略扩大阅读“空间”(语文版九年级教学论文)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语文教学论文[阅读:803次]

调整阅读策略扩大阅读“空间”(语文版九年级教学论文)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语文教学论文,本站还有更多关于语文教学论文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语文教学论文的文章。
正文:


 江晖
教育家们发现,一个人的阅读能力与未来的学习成就有着密切的关连。学生阅读经验越丰富、阅读能力越高,越有利于各方面的学习,而且越早越有利。因为阅读是人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途径,它可以克服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直接同中外古今的大师对话,或聆听他们的教导,或与他们切磋辩驳。阅读也是吸收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创新能力形成的重要基础。 
新课标中明确提出了“语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这就从理论上指出了语文教学与语文实践、生活实践的关系。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要有丰富的课外知识,能与生活接轨,从生活中学习语文,从语文学习中体验生活,实践“生活处处是语文”的课外拓展学习策略。
拓展阅读,是指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自觉地在课外选择与课堂所学的语文知识相应、由课堂教学的诸多层面而生发延伸开去的相关读物,并根据个体实际情况、发挥个人主观能动、采取相应的形式,从中获取有益的信息、形成自身知识的积累阅读。如何进行阅读教学的拓展?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教学内容的拓展
拓展教学是针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而言的,离开了教材就无所谓课内外衔接,也就谈不上向课外拓展。叶圣陶先生曾把教材定论为"例子",既然是例子,教师就必须用好。所以,语文课外拓展必须建立在用好教材的基础上。教师教每一篇课文的目的决不仅仅是让学生把这一篇课文“吃透背熟”,而是以课文为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一些学习语文的规律。我们可以结合课文思想感情和读写知识,自然而然地引进一些经典名著或优秀时文,“把时代的活水引入课堂,”为学生打开一扇扇文学的窗口,进而将学生的阅读视野由课文引向生活中一切有益的读物,引向“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社会天地。
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感受到一位无私、伟大、让人感动的父亲形象。文中有这样一段话:“……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坐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
这是怎样的一种父爱呢?在浦口车站,父亲忙着为“我”照看行李,又为“我”雇请脚夫,还亲自送“我”上车,并拣定一张座位。已经照顾得如此细微周详,父亲还有点牵肠挂肚,于是又不厌其烦地向“我”嘱咐一大堆像叮嘱从来未出过远门的稚童那样的话语,究竟体现父亲怎样的情怀?
教师在引导学生初读描写父亲的这段话后,出示了甘竞存《重读〈背影〉》中的有关片段:“……车站上的父亲,就如游子旁送别的慈母,唠叨着:‘在学校里吃饱了,要穿暖了……’而我听着几百年不变的台词,有些厌倦。每次父亲都要等车开动之后才离去,而我也只偶尔见到他模糊的背影,更多的是他还未平复的喘息……” 
这段生动、鲜活、感人的文字材料给学生提供了理解课文的支撑点,丰满了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当学生感受到这份浓重的父爱后再朗读课文,自然声情并茂了。
课文《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是《水浒传》中的第三回,文中将花和尚鲁智深(鲁提辖)的行侠仗义、嫉恶如仇、报打不平的英雄形象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于是教师便趁热打铁,向学生介绍《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名著,让学生去关心鲁智深后来的命运,让学生认识到梁山好汉们义薄云天的英雄豪气及《水浒》“官逼民反”的主旨思想。激发了学生兴趣,提升了学生阅读层次,从而也激起学生探知经典名著的欲望。
二、教学形式的拓展
过去的语文课堂教学采用“时代背景、作者介绍、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等几步骤,现在的语文教学则有了很大的改观。在开放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灵活多变地采用多种教学形式,甚至可以让学生也参与到教学形式的设计与实践中来,使阅读教学课堂充满勃勃的生机。
在学习《论语十则》里讲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句时,教师为学生讲了一个佛家的小故事:小和尚跟老和尚下山化缘,走到河边,见一个姑娘正发愁没法过河,老和尚对姑娘说,我把你背过去吧。于是就把姑娘背过了河。
小和尚惊得瞠目结舌,又不敢问。这样又走了二十里路,实在忍不住了,就问老和尚说,师父啊,我们是出家人,你怎能背着那个姑娘过河呢?
老和尚就淡淡地告诉他,你看我把她背过河就放下了,你怎么背了二十里地还没放下?
学生听了,欣然领悟,这个故事的道理其实和孔夫子教给我们的一样,该放下时且放下,你宽容别人,并就此引出了对“宽容”的讨论。这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能力有着深刻的影响。
在《清兵卫与葫芦》中根据学生的要求,以“该不该尊重孩子的选择”为论题,让学生分为正反两方展开辩论。此活动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感悟,真正认识到该如何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兴趣,自己的个性,还锻炼了他们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因现代诗《长城谣》,学生在课堂上举行了一次诗歌朗诵会;而在《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一课,教师则从信息筛选——理解分析——概括提炼——体验探究四方面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真正体现了阅读的实质。
三、学生思维的拓展
在开放的语文课中,对一篇课文的理解和分析,不应只有教师的声音,教师更不应该以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而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看法,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力和精神自由,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提倡学生展开思维,鼓励学生发表富有创造性的观点或看法。语文课应成为学生思维的王国,而不只是教师思想的窗口。教师要努力使整个阅读教学课堂具有一种开放性的学习氛围,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既有共同的提高也有不同的收获。当一堂语文课结束后,学生的思考并未停止,他们的思想仍会在继续地展翅飞翔。
如学生阅读《春》这篇散文中的“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这些句子本身就是一幅绝美的画面,但除了文中透射出来的画面美之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运用他们已经积累消化了的文学作品,如关于春天的图画、音乐或自然春色的再现,就能够更进一步地给这些画面润色和添彩,去赋予其更为丰富的内容。如“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又绿江南岸”、“满园春色关不住”中画面和意境的浮现,使《春》这篇文章更现生气和活力,使学生的文学素养有了更好的积累和培养。
积累是为了运用,运用是拓展阅读的目的,学生把自己的课内外积累尽情表达,既使课内外知识融会贯通,又能让他们尝到成功的喜悦。如古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教学片段:
师:如果我就是杜少府,哪位同学能用诗句来安慰我,为我送别?
生:“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我的朋友遍天下可以用……
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师:表明我们的情谊深厚可以用……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在这对话的过程中,学生将自己所积累的送别诗句融会贯通,在阅读中享受着拓展的魅力。
我们都知道,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帮助学生构建充实而高尚的精神世界——塑造健全人格,净化心灵空间,丰富思想感情,发展创造思维,培养科学精神。实践表明,阅读的课外拓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质、心理素质,扩大了学生的阅读量,也丰富了学生的知识面,拓宽了学生的眼界,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阅读能力和作文水平得到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如果觉得《调整阅读策略扩大阅读“空间”(语文版九年级教学论文)》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