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读为主的古诗词教学方法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综合语文教学资料[阅读:508次]

六读为主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本站还有更多关于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的文章。
正文:


 于漪老师在《面面观》中说:“……要反复诵读,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读出感情,读出气势,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这种读书的方法是针对读出声的“读”所讲的。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个“读”所涵盖的范围包括了诵读文本到研究文本,总之一句话古诗词教学应该引导学生“多读”,进而培养增强综合素质。针对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性和目前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以“诵读”、“解读”、“悟读”、“品读”、“赏读”、“读以致用”此六读为主的古诗词教学方法。

    (一)诵读——感知语言。古诗有诗律,诗的格律包括字数与句数、押韵、对仗、平仄等几个方面。①平仄是近体诗格律的核心因素。所谓平仄也就是平声和仄声交替使用,以求得音节上的和谐美。例如一种类型五言律诗的平仄句式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因为有这样的音节排列及诗律方面的规定使古诗词的遣词造句凝练、含蓄、优美,节奏鲜明,富于变化,声韵和谐,具有音乐美,适合于诵读。在诵读中体验语言美。例如教学古诗《绝句》引导学生诵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时,让学生注意诗中的几对对偶的的词。学生在琅琅诵读中已经体验到了“两个”与“一行”,“黄鹂”与“白鹭”,“鸣”与“上”,“翠柳”与“青天”之间的对偶关系,似乎看到了这些简单的词向我们展现的一幅色彩缤纷,动静结合,声像齐聚的水墨画。在诵读中深切感知了古诗词语言的美。

    诵读又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范读与仿读。范读包括教师范读和播放教材录音带范读。教师要指导学生每一首诗诵读的语气轻重、语调变化、节奏快慢以及艺术处理,让学生读出诗人的感情。例如,杜甫的《绝句》中“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指导学生诵读时把重音放在“花草香”三个字上,且略放慢语速,这样从花草香这个词语便把诗人面对春意盎然的景象抑制不住的喜悦心情表现出来。二是以画引读。借助多媒体或简笔画,声画并举,创造氛围,促进诵读。如教李白的《望天门山》,播映了江水滚滚东流和江水冲击两岸悬崖的壮观画面,背景音乐是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片头音乐,让学生感受到了李白诗的磅礴气势,体会到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与热爱。在这种浓郁的艺术氛围里,学生的诵读更加准确感人。三是谱曲吟唱。人的刺激是由条件反射机制实现的反应。而音乐和人类语言的音调又同起源于原始非条件反射音调,这是它们具有内在亲属关系。因此,这两者结合的越协调,就越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国原始形态的“兮”等劳动号子,它是伴随着语言的产生而产生,又往往和音乐舞蹈结合成为歌。当歌独立于劳动、音乐、舞蹈,在人们口头创作流传并向叙事发展时,便产生了诗。可见,古诗词与音乐的关系源远流长。唐代的诗皆可歌,宋代的词皆有曲。因此给诗谱曲或者用我们熟知的歌谱填上合适的古诗进行吟唱,定能让学生熟记于心。例如在教学高适的《别董大》时,引导学生理解了诗的大意后, 把《梅花三弄》的歌词变一变:

3  5  56  3—Ⅰ1 2 3 6 5—Ⅰ 6  6  1 2 1 5 6Ⅰ3——-Ⅰ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熏,  北 风   吹雁雪纷纷。

5  6-  6.3Ⅰ5  3 5  6 1—Ⅰ6  1  2  5 3   2 3 2 Ⅰ1-——Ⅰ

莫 愁 前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不  识      君?

     然后领着学生唱,学生肯定被这新鲜的唱法深深地吸引。四是赛读促进。结合班会活动举行古诗词诵读比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展示、比较、评议,显示朗诵才华,提高朗读水平,感受古诗词语言魅力。

     (二)解读——领悟意象。古诗词用语言塑造意象,通过意象传达诗情。意象的美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字斟句酌解读古诗词的言语来体会。例如小语届的名师窦桂梅老师在执教《游园不值》时,引领着学生一步步的解读古诗,使学生不知不觉中领悟“一片苍苔、一扇柴扉、一枝红杏”这三个意象。下面请看窦老师是如何教学这个片段的:

    师: “值”, 按课本中解释是什么意思? 

    生: 相遇。

    师: 那, “不值”就是—— 

    生: 不相遇。

    师: 用两个字概括, 那就是

    生:不遇。

    师: 雨过天晴, 咱们和叶绍翁一起乘兴游园。在“不遇”中又会遇到什么呢? 我们先读读诗, 然后再来聊聊。

    ( 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节奏读诗。)

    师:“诗”读百遍, 其义自见。游园的路上, 遇到了什么?

    生: 苍苔、柴扉, 还有红杏。

    ( 学生依次说出, 教师让其再把这词读一遍。)

    师: 你们用一双双慧眼发现了这些景物, 能否结合生活谈谈对它们的了解?

    师: “柴扉”就是柴门, 是用木棍和树枝编成的一种门。

    ( 学生欲落座。)

    师: 请先别坐。是样的门吗? ( 课件出示4 扇门, 前两种是现代风格的门, 后两扇则是柴门。该生判断是后两扇门。) 能不能用一个词语来形容柴扉?

    生: 简陋。我觉得这扇门很简单、简朴, 再普通不过了。

    师: 没有半点雕琢, 是自然而然、接近大自然的本色, 多么简单、朴素!谁再来读这句, 感受到这是一扇柴扉。

    生: 我知道苍苔是种绿色的植物,“苍”指绿色, “苔”指苔藓。它一般长在石头的缝隙中和潮湿的地方, 很滑, 人站上去很容易跌倒。

    师: 是啊, 只要春雨绵绵, 潮湿的天气就会有苍苔。( 出示两张图片。)这两张图片给你什么感觉?

    生: 我觉得春天来了, 春天好美啊!

    师: 那就请你读一读, 用读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吧。生: ( 轻轻地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 “苍苔” 读得稍快了一些。)

    师: 呵, 我们都还没看够呢, 你就读完了。( 学生已意会, 重读此句。) 

[1] [2]  下一页

如果觉得《六读为主的古诗词教学方法》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