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文“活动式”教学的“场”效应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综合语文教学资料[阅读:799次]

试论语文“活动式”教学的“场”效应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综合语文教学资料,本站还有更多关于综合语文教学资料大全,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综合语文教学资料的文章。
正文:


试论语文“活动式”教学的“场”效应

安徽师大附中  肖家芸

 语文“活动式”教学,即以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内在需要为基础,以学生语文主体能力综合(知、能、情、意)发展为目标,借助学生听、说、读、写、思等言语实践活动,来构建具有教育性、创造性、操作性的全程教学形式。基本理念是教学活动化,活动教学化。前者是指,改变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的单向传递单一发展,为以学生为主体综合发展为目的的认知实践,变课堂为活动的“场”;后者是指一切活动都要根据教学的长远目标与短期要求,统筹规划,精心设计,使课堂的“活”,学生的“动”具有实践性,教育性。因而,这种活动,不是教学的某一环节的活动,也不是单纯的活动课程,而是全程教学中师生多元互助的一种存在形式,活动既是本身的存在,又是师生通向语文教学终极目标的根本途径。在师生多元互动过程中,教师处在教的实践和实践所教的实效性活动中,学生处于学的实践和实践所学的实效性的活动中,教师的“动”与学生的“动”达到和谐统一,成为一个全程性的教学过程。 

语文“活动式”教学有两种存在形态,它既是一种教学观,又是一种教学形式。作为一种教学观,它视教学过程为一种特殊的活动过程(当然是相对的),强调活动在学生认知、情感和个性行为发展中的中介作用,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建构学生的主体性学习活动,借助活动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作为一种教学形式,它要求教师善于挖掘利用教学内容中的活动因素,创设出适宜的活动目标、活动内容、活动条件(含氛围)和活动方法,通过活动“场”的培育,着力于“场”效应的生存。 

一、活动“场”的培育 

在物理学中,有一类物体具有吸引铁等物质的性质,这种性质叫磁性。具有磁性的物体叫磁体。在磁体的周围,存在着一种能传递磁间相互作用的物质,这种物质叫做磁场。有了磁场,就有了吸附力,凝聚力,进而转换为电能、热能,做功、生效。在语文教学中,有目的的主体实践活动具有吸引学生学习的性质,因而,活动便是有磁性的载体。在活动与学生之间同样存在着一种传递相互作用的隐形而可感的东西,如情境、氛围、策励、竞争等带动引力。有了这种引力,就有了活动“场”,学生在“活”中“动”,在“动”中“活”,活动生动力,教学出效率。与物质中“场”的形成不同的是,教学中的活动“场”是三合一和谐开放互为作用的产物,即教学空间、语境空间、心理空间。教学空间开放,打破传统教学仅限于学校与课堂,且为教师独占的狭小空间,可使语文与现代社会沟通,各种新鲜活水源源不断地汇入语文天地,从而产生吸附力。传统教学仅限于课本知识的承传,课堂语境呈现出教师“发”——学生“收”的单一模式,学生只能随着老师的话语听、记,或是顺着老师的诱导,完成直到说出老师事先设计好了的答案才算满意的机械问答,考的时候再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教学内容开放,一学多径,博学多取,自然淡化“讲”,强化“做”,优化“导”,深化“学”,师生有共同的活动话语权,活动场上有多种声音,就有多种思想撞击,多种智慧火花闪现,活动的激活力就产生了。师生关系开放,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学生依附于老师,被动学习的状况,师生双方的心理空间都会变得深阔,容易形成内心世界的丰富与人格空间的博大,由此产生双向的提升力。吸附力、激活力、提升力,便是活动“磁场”形成的三大标志,是活动场培育的三要素。心理空间开放是接受知识,提高技能和培育情感的孵化器,是形成“场”的场,尤为重要。 

二、“场”效应的生成 

1.激趣挖潜,这主要是由活动的竞争性使然。活动是作为个体性人的本能与夙愿,这不仅仅因为活动是劳动创造的过程,还因为活动是自娱自乐自我塑造的过程。活动是兴奋点,活动的磁力吸附着各种因子凝聚成活动磁场。大家都动起来,气氛渐热,情绪互相感染,促进大脑兴奋,有兴趣的带没兴趣的,兴趣高的带兴趣低的。还有一个重要方面是社会的感召。当今各类选拔招聘,不再仅凭学业成绩,更多的是注重实践能力考评。媒体吸引人的一个重要方式是竞技活动,名主持人应运而生,很快走红,形成连带效应,这些深深吸引着青少年学子,跃跃欲试,想证实一下自己的活动才能。由于受方方面面的影响,当今学生总体上心情处于躁动之中,大多不好静听,喜欢活动。且活动潜能出人意料。“活动式”教学便成了他们喜爱的一种时尚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尤其是语文。活动的临场感强,无论是小范围的同桌活动、小组活动,还是大范围的班级活动,年级、校际活动,既是面对面的交锋,比试,凸现个人强弱的拉距战,也是相互启发、带动、互进的整体优化过程。正如众木成林就能改变气候一样,经常性的竞争活动,自能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火焰高了均收益的良性循环。活动的时效性,将学生置入特定的时空内,要求以尽可能少的时间去完成尽可能多的思考发现,在相互比促的“场力”作用下,人的大脑得到更有效的刺激,更快速的转动,人的潜能得到最大挖掘。人是有惰性的,人的潜力有很大弹性空间,紧促则多进,缓促则少进,不促则不进,甚至倒退。借助于竞争性的活动,就是为了“紧促”、“深挖”学生的创造性潜能,使其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实现超常发展战略。 

2.培育自主意识,这主要是由活动的对象性使然。自主意识是一个人立身行事适应未来竞争且有所发展的基本依托。由于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下学习惯了,不少同学在课堂学习中,逐渐失去了自信,给他自主,他们往往自觉不自觉地不要自主,这就需要教者认真培育他们的自主意识,想方设法强化他们的自主意识。而强化靠说教不行,靠“考”更不行,要靠反复的实践一点一点地培育。主动学习也是学生学习主体性得以确立和实现的一种基本方式。语文“活动式”教学所主张的“以活动促发展”,就是为了保证着学生主体活动、主动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的具体落实。主动学习是一类学习方式的总称,其中包括探究发现学习、问题解决学习、技能操作学习、交往学习、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等。其共同特征是:以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操作、体验、变革的活动过程为贯穿,活动的过程实际上是他们行成自主意识,实现自主发展的过程。 

3.促成健全发展,这主要是由活动的整体性使然。“活动式”教学活动的整体性涵盖两个方面:其一,活动的结构具有整体性。活动既包括物质的、实践的,又包括智力的、精神的操作;既包括外部的,也包括内部的的过程。所谓外部活动,主要指实物性的操作活动,感情的实践活动。学生主体外部活动是指教学中学生主体的感知、操作、言语等活动,常见的有听、说、观察、操练、制作、交往、社会实践等。学生主体的内部活动,主要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知,即认识活动,它是学生主体教学客体的观念把握;情感活动是学生主体对内在需要、动机和外在行为、状态的价值性情绪体验;意志活动则是学生主体为完成教学任务而进行的,确定目的、支配行为的活动。认知、情感、意志三个方面活动,既相辅相成,又各有侧重,不可替代,共同构成学生主体内部活动。合起来看,外部活动是积累,是铺垫,是内部活动的宏观辅助;内部活动是融通,是建构,是外部活动的内化提升;二者相互渗透,共同促进,缺一不可。其二,活动的过程具有完整性。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主体外部活动与内部活动有机转化的过程,即由外而内、由内而外的物质活动与观念活动的相互转化,也就是学生主体活动内化和外化必须协调一致。学生学习活动的内化过程,实质上是学生的外部感知、操作活动经过不断的概括化、言语化、简缩化逐步形成概念的过程,是外部物质感性活动向内部的心理活动(表象、思维)的转化过程。学习活动的外化则是将内部过程在操作和言语上展开、呈现出来,在教学认识过程中它可以起到检查内化、巩固内化、深化概念理解、调整充实学生主体的认识结构作用。教学实践证明,正是由于外部活动及其内化和内部活动及其外化的转化过程,学习者才真正实现了对知、能、情的全面发展与和谐提升。 

[1] [2]  下一页

如果觉得《试论语文“活动式”教学的“场”效应》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