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鸟》教学实录

http://www.guanggao6.com 01-02教学实录[阅读:310次]

《珍珠鸟》教学实录为http://www.guanggao6.com整理发布,类型为教学实录,本站还有更多关于教学实录范文,初中学习 - 初中语文 - 教学实录的文章。
正文:


北京市顺义区赵各庄中学 邵文凤

一、 教材分析:

《珍珠鸟》是新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动物世界”主题下的一篇精读课文。作者用轻盈活泼、疏密有致的笔触为我们勾画了娇小可爱的珍珠鸟的形象,“爱”情洋溢地谱写了一曲人与动物之间和谐、信赖的颂歌。本文按时间顺序叙写了“我”和珍珠鸟一家三口从相识、熟悉、亲近到相依相伴的关系变化过程,线索清晰、情感细腻。文尾的点睛之笔,亮出主旨,语言明快意赅,毫不含蕴遮掩。倾心赏之,的确不失为学生赏读、仿写、陶情明理的佳作。

二、 学情分析与教学设想

从认知经验上看,学生身处农村,平时与鸟类接触较多,有的还有驯养经历,文章内容理解完全可以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平常接触的大多是自然界中的鸟类,对珍珠鸟的外形、习性认识甚少,这又能激起他们对熟悉生活中新奇事物的认知欲求。

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看,随着社会宣传、学校教育、学科渗透等多方面的影响,学生已有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意识,对文章的这一主题不难把握,但将人与动物、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升到价值观的高度,对于初一学生还有一定困难。

从过程方法与能力看,学生已初步具备了整体感知能力、多角度思考阅读的意识,初步掌握了从内容及表现形式到情感感悟的阅读规律,但缺乏深入研读、思考、结论的方法和创新能力。

因此本课设计从学生已有经验入手,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然后从学生所需出发,由学生自己设置问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最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认识高度的提升。

三、 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知识与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深入研读文本、思考、结论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认识高度。

过程和方法目标:

通过捕捉文本的重要信息,,理清文章脉络,得到理解和感悟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联系生活实际,思考人与动物的关系,培养爱护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2、领悟文章中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的关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和深刻的哲理。

教学重点:研读文本信息,理清文章脉络,体会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领悟文章中人和动物之间充满的关爱和信赖的理想境界和深刻的哲理。

四、学生准备:1、顺畅朗读被老师截去结尾的《珍珠鸟》

2、积累文中的词语,准备在班上交流

3、搜集和本文相关的图、文、声等多种形式的资料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情

(随着鸟儿欢快的音乐,用幻灯展示一组珍珠鸟的图片,图片展示顺序尽量与老师的描述内容做到配合,学生欣赏,感受珍珠鸟的美丽和温情。)

有一种小鸟,被称为“锦花鸟”,意为“锦上添花”。它的羽毛五颜六色,体态娇小玲珑,叫声细柔清脆,常躲在繁花绿叶当中,歌唱生活。令人惊奇的是,如此胆小的珍珠鸟,竟与作者有着非同寻常的和谐,你一定想知道其中的奥妙吧?让我们走进作者冯骥才,走进玲珑可爱的珍珠鸟,走进他们共同的生活空间,一起来赏读《珍珠鸟》。

(板书:珍珠鸟 冯骥才)

(二)、自主积累测评展示

1、 一学生主持听写自己积累的10个词语,然后用投影打出,说明积累的理由(基本包括:生词、易读错写错的词、常用词、多音多义字词、表达效果好的词等)

2、 一学生介绍作者,其他学生补充(如果学生没有图片资料,教师用幻灯提供)

(三)合作质疑探究过程

1、讨论探究问题

学生围绕“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关系”设计探究问题,组内讨论交流,选择有分歧、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用投影打出,老师与同学一起将问题合并、归纳、排序,作为探究重点。

2、 探究解决问题

(1)、情感朗读探究问题一: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朗读此文,从文中找出依据加以说明。

生:喜爱之情。“哟,雏!正是这小家伙!”一句中两个叹号表达出作者当雏鸟出现时的欣喜;“正是”表明作者已经盼望已久了;称它们是“小家伙”,流露出喜爱之情。

师:好!这位同学从标点和遣词两方面分析得细致入微,这种多角度思考问题、深入挖掘文本的精神是难能可贵的,希望大家能从中受到启发,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

谁能试着朗读一下?

(找前面的两名同学,面对大家朗读)

师:两个同学读得怎么样?

生:他们的朗读都能传达作者的喜爱之情,但是后一位同学还将喜爱之情体现在表情上,所以更好一些。

师:出色的朗读确实应该声情并茂。文章还有哪些地方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喜爱之情。

生:当鸟落到“我”肩上时,“我不觉停住了笔,生怕惊跑它”一句中的“不觉”和“生怕”说明作者的喜爱是发自内心的。

(其他发言略)

师:我也发表一下我的看法。文章几处“小”来形容珍珠鸟,如:“小嘴”“小脑袋”“小红脚”“小家伙”,都传达了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在这些词的后边再加上一个什么字,这种感情会更突出?

生:(齐答)“儿”。

师:很好!“小”和儿化可以使语言更活泼、亲切,传达出的喜爱之情更突出。比如咱班孙超,可以亲切的叫他“小超儿”。

(生笑)

师:同学们积极踊跃的发言表明,作者将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借助字里行间传递给了我们,我们也一定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让我们声情并茂的朗读一下这篇灵秀的小文儿吧!(故意强调“小文儿”)。(生笑)

(学生自读,老师在席间听读指导。)

(2)、捕捉文本信息,探究问题二:我和小珍珠鸟的关系

师:作者是怎样去关爱三只玲珑娇小的珍珠鸟的?小鸟做出了怎样的反应?

(学生速读,捕捉、圈点相关信息,然后按课文顺序交流)

生:起初小鸟很怕人,他给珍珠鸟做了一个安全、舒适、温暖的窝。小鸟传出了又细又亮、格外轻松自在的叫声。

生:第四段还写道:把可爱的鲜红小嘴从绿叶中伸出来。

师:补充得很细致。

生:我很少扒开叶蔓瞧他们,他们渐渐赶伸出小脑袋瞅瞅我,和我熟悉了。

生:我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去惊动它们。雏鸟探出脑袋,或者从笼子缝隙钻出身。

师:这里为什么用“探”,而不用“伸”?

生:为了避免用词的重复。

生:它们刚出生不久,对外面的事物很好奇,试探着往外看。

生:它们怕受到伤害,所以试探着往外看。

师:大家的思路确实开阔了。出色的作品都很讲究炼字,我们在阅读中要用心体会。好,继续我们的主问题。

生:小鸟逐渐扩大了活动范围,由笼子周围,发展到在屋里飞来飞去,再落在屋子各个角落,我却从来不管。

生:我不去伤害它,它就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我只是微笑,它就跑到我的稿纸上,绕着我的笔尖蹦来蹦去。

生:我不动声色的写,它就放心的啄我的笔尖;我抚摸它的绒毛,它就啄两下我的手指。

生:我伏案写作,它居然落到我的肩上,我停下笔怕惊跑了它,它竟然在我肩上睡着了。

师:大家读得细致全面,我们可以用怎样的词语概括作者与小鸟之间的关系呢?

生:和谐。

生:融洽。

生:亲近。

[1] [2]  下一页

如果觉得《《珍珠鸟》教学实录》不错,可以推荐给好友哦。